本周临帖作者有:方毅、詹兆彦、邵嵘、张戎、姚南杰、何志平、朱俊宇、平仲光、杜宝伟、姚贤明、吴青静。
方毅临王羲之《孔侍中帖》
图片
詹兆彦临米芾《箧中帖》图片
邵嵘临王铎条幅图片
图片
张戎节临元晖墓志图片
姚南杰临王铎条幅图片
图片
何志平 临米芾《学书帖》 六尺条幅图片
朱俊宇节临《曹全碑》图片
平仲光选临黄庭坚草书四尺整张图片
杜宝伟节临邓石如《张子东铭》四尺整张图片
姚贤明临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图片
图片
吴青静节临米芾《苕溪诗帖》图片
文艺导师何志平就詹兆彦老师的临帖作品进行点评。图片
米芾原帖堪称神品,其表面看似笔画凌乱、书写随性,实则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。整幅作品墨色温润如玉,飞白笔法巧妙穿插其间,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生命力。在温润之处,笔画多显厚重,而末尾几行则逐渐增加露锋笔法,随意的笔触增多,急速的笔画穿插其中,点画之间却依然有致。尤其是末尾的“景文隰公阁下”六字,尽显洒脱之态,这种豪放的用笔在米芾的作品中实属罕见。 詹老师临作整体上较为完整,用笔干净利索,且有大小粗细的变化,可见其下了一番功夫。然而,临作在笔法上不够精细,部分字写得过于规整,缺乏疏密关系的处理,线条的粗细变化不大,整篇作品的节奏感不强,字也显得不够灵活潇洒。为了进一步提升临作的质量,詹老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点改进:1. 在临摹时更加注重细节,关注原帖中笔画的起笔、行笔和收笔的变化,力求笔法的精细度。2. 适当放松心态,让字形更加自然随性,避免过于规整,以体现米芾书法的灵动性。3. 加强对疏密关系的处理,在临摹前仔细观察原帖中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变化,并在临摹时有意识地进行调整。4. 通过控制毛笔的力度和角度,加强线条的粗细对比,使作品更具节奏感。5. 在临摹时注重整体的把握,关注作品的起承转合,通过调整书写速度和笔画的轻重来增强作品的节奏感。 临摹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法的传承,更在于文化的延续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静下心来临摹一幅古代书法作品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,更是一种心灵的沉淀。通过临摹,我们与古人对话,与传统对话,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。这种对话,让书法艺术在当代依然焕发着永恒的魅力。主编:叶青青
初审:陈鹏
复审:邵嵘
终审:何志平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